范存剛:好的作品,北京榮寶有信心給它一個好的市場
范存剛 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3月26日至29日,北京榮寶拍賣的“中國書畫·當代名家作品拍賣”(第3期)在線舉 槌。同期在3月25日至29日,北京榮寶還在線開拍“縹緗·古籍善本專場”(第1期)。而此前的北京榮寶,也是每隔幾日便有一場拍賣上線。3月22日至25日是“弘文新意·當代學院書畫作品”(第1期);3月18日至21日是“紫泥春華·紫砂壺專場”;3月12日至16日的“中國書畫·當代名家作品拍賣”第2期,主打“—同一藏家專題”;3月10日至14日,“中國書畫·當代名家保真拍賣”第1期“同一藏家專題”;3月10日,“美善不息·全國書畫名家抗擊疫情主題創作慈善拍賣”,以1061.2萬元的總成交額官。
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被迫按下暫停鍵的國內外藝術市場中,北京榮寶如此頻繁地舉槌,既顯得與眾不同,又與以往迥異,自然引人注目。畢竟在2019年10月,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進行了人事調整,由榮寶齋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存剛兼任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
由榮寶齋常務副總經理兼任拍賣公司總經理,令北京榮寶拍賣在資源整合、統籌安排方面更具優勢,因此人事變動為北京榮寶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2019年秋拍之中捷報頻傳,之后面對疫情的重大影響,北京榮寶也在范存剛的帶領下“逆行”,尤其在線上拍賣手筆不斷,顯示了這家文物藝術品拍賣老牌企業的與時俱進。
范存剛還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文物藝術品專家組專家,對于如何盤活當代書畫創作和市場的困局,他既有深切的體會,亦有更高格局的審視和研究。
蔣兆和《給爺爺讀報》96×83.5cm 北京榮寶2019秋拍 成交價632.5萬元
抗疫期間的在線拍賣反響熱烈
《藝術市場》:據了解,網絡拍賣是北京榮寶拍賣于2020年推出的全新拍賣服務形式。在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極大沖擊的大背景下,北京榮寶除積極組織慈善拍賣外,克服重重苦難,在線上頻繁舉辦小型拍賣會。如此“逆行”的動因有哪些?
范存剛:秉繼榮寶齋優良的國家文化基因和肩負時代賦予的責任,所以北京榮寶拍賣在疫情期間聯合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舉辦了“美善不息——全國書畫名家抗擊疫情主題創作慈善拍賣”活動。
災疫無情,人間有愛。此次義拍得到了藝術界廣大愛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在此,我謹代表榮寶拍賣給奉獻愛心的藝術家及買家致以最真誠的敬意。
“美善不息”的線上拍賣共歷時18天,先后經過10場拍賣,廣受關注,競價踴躍,最后以1061.2萬元的總成交額圓滿成功。除了義拍的順利舉行,款項的結算也很快完成。全部善款在3月19日以藝術家名義通過中華慈善總會公開捐贈。
此次義拍歷時之久、參與藝術家之多,可謂空前;而其作為藝術家、拍賣行、藏家齊心協力、共克時艱所培植的善果,也必將載入榮寶義拍的光輝史冊。
與此同時,北京榮寶依然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積極響應黨中央有序恢復生產的號召與拍賣行業協會的呼吁,堅守崗位,恢復工作。我們井然有序地舉辦各類小型拍賣會,藝術家和藏家再次踴躍參與,成績斐然,有目共睹,這也讓大家看到了希望——小型拍賣會就像一苗苗小小的嫩芽,預示著春天的腳步已經來臨。
更有意外收獲的是,類似的小型拍賣會使更多人通過一種無門檻、更便捷的方式認識和了解書畫藝術,也為傳統的藝術品行業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競買經驗。這是我們的信心,也給予大家信心,更是我們的行業擔當,讓大家可以看到市場的活力。
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我們看到全社會的各行各業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堅守崗位,力求不讓社會停擺、不讓經濟增速后退。我們也克服各種困難,通過慈善拍賣、小型網絡拍賣的方式,匯聚文化藝術的力量,激活行業經濟的活力,與大家一起奮戰。
目前看來,抗疫期間的拍賣活動得到了藝術家和藏家的一致好評,反響熱烈。以此為契機,我們也集中考察了國內外一些網拍平臺,發現國外網拍的普及率和民眾參與度非常高,結合探索了互聯網拍賣平臺的特點,高關注度與低成本是互聯網拍賣的優勢,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希望可以利用優勢,發揮特色,探索未來藝術品拍賣的多元渠道,滿足不同人群的藝術文化需求。
基于此,我想對數字平臺的未來趨勢做一個展望。數字平臺是建立在藝術拍賣質量和文化需求穩定提高的基礎上,而網絡拍賣只不過是在這個平臺上被放大。我們也將立足根本,努力提高拍賣質量,通過預展、講座、直播、出版等一系列活動為藏家提供文化需求,普及弘揚傳統文化,把榮寶齋300年的金字招牌以現場拍賣和網絡拍賣的方式繼續發揚下去。
李可染《漓江天下景》160.6×145cm 北京榮寶2019秋拍 成交價8625萬元
300年文化積淀,滋養出獨特的企業精神
《藝術市場》:作為見證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27年滄桑變幻的老牌企業,北京榮寶拍賣一直扮演著推動市場發展和行業前行的重要角色。自2011年至今,國內的文物藝術品市場發生的諸多變化讓北京榮寶拍賣產生了怎樣的變化?
范存剛:榮寶拍賣在整個拍賣行業中一直是獨樹一幟而且特色鮮明。
從經營內容和范圍來看,近現代和當代繪畫是我們的核心業務。這一業務的優勢來自于榮寶齋的悠久歷史,與諸位書畫名家共同結下的深厚淵源。這是榮寶品牌的文化資本、社會資本,這是和其他公司的區別所在。
300年文化積淀才能培育出榮寶拍賣富有內涵的氣質和底蘊,才能滋養出既能繼承古代文化精粹又能與時俱進的企業精神;而且,企業精神不是塵封在書里的歷史故事,浮于表面,而是具體可感的。
榮寶拍賣繼承榮寶齋“榮名為寶”的經營理念,對每一場拍賣精益求精,我們知道:只有不斷地完善、不斷地更新,才是生命力的源泉。
從行業定位來說,拍賣公司是一個中介機構,本不要求對藝術品真偽承擔責任;但是,榮寶拍賣秉承為客戶著想的理念,始終以“自律最嚴格”為信條,最大限度地為客戶遴選的拍品足夠“真、精、稀”。
我們不僅有榮寶齋藝委會專業鑒定團隊作為自己的強大后盾;而且,我們還調動各方面資源,多方征求各領域專家的意見,盡最大努力保證拍品的質量。正因為北京榮寶拍賣的諸多努力,我們多次獲得中拍協的“青花獎”,這一業界最高榮譽能連續多年花落榮寶,也證明了榮寶拍賣的成長和發展并非偶然。
除此之外,與其他拍賣公司相比,榮寶齋完整的產業鏈造就了榮寶拍賣得天獨厚的優勢。榮寶拍賣作為榮寶齋這一大型綜合文化企業的一部分,和榮寶齋出版社、榮寶齋美術館、榮寶齋畫廊等齋里其他部門多方資源優化整合,有機結合在一起,就能發揮整體的磅礴力量。
如此磅礴的力量不僅體現在做好書畫拍賣這一件事上,也在與整個企業一起形成合力,發揮巨大能量和作用,做一個更具社會擔當、更有文化引領的導向作用的民族企業,使百年中華老字號永葆青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著眼當下,我們也將一步一步扎實地前行。
《藝術市場》:面對當下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現狀和正在發生的變化,你認為包括北京榮寶在內,業界該如何解決困境?
范存剛:所謂的困境,就是提出要求——你必須做得更好。
有人覺得拍賣不容易做了,可是拍賣應該是一件容易的事嗎?答案是否定的。榮寶齋藝委會的委員對待每一件拍品,都是嚴格把關。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降低自己的標準,要走質不走量,這樣才可以保持信譽,在拍賣行業如今慘烈的競爭中才能脫穎而出。這就要求拍賣公司能訓練出一支專業的精英部隊,不能再僅僅是一家單純的藝術交易中介,要具備各個方面的素養,尤其是學術研究的。
我認為,學術引領市場,品牌樹立形象,專業的學術素養能給客戶樹立更專業、更牢靠的形象。我希望從做好學術研究、做好出版開始,打牢根基,更好地服務顧客,使我們更值得托付。同時,由于專業的學術素養使得客戶不僅可以稱心如意地完成交易,更方便在這個平臺上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切磋技藝、共同進步。
至于北京榮寶的未來發展藍圖,我歸結為品質化、特色化、專業化、平臺化、多元化。品質化剛剛已經談了很多。特色化主要是發揮我們核心業務的優勢,深入挖掘。近年來我們做了很多次的專場拍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較有說服力的如“景行維賢——啟功專場”“春風濃艷——王雪濤專場”“一念蓮花開——敦煌寫經專場”等,不但成交喜人,社會反響也非常好。之所以能做出特色,專業化是基礎;沒有專業作為背景,其余都是噱頭,經不起推敲,也不可能支持我們走過風雨兼程的26年。
《藝術市場》:除了一如既往地組織拍賣,北京榮寶拍賣在藝術品產業鏈上多有布局,從最初的構想到如今的落地生根,再經歷市場的檢驗,目前哪些環節的鑄造已經頗有成效?
范存剛:北京榮寶作為榮寶齋綜合文化企業的一部分,在藝術品產業鏈上布局上可以說獨具優勢。目前,我們在藝術金融、藝術教育、鑒定、異地拍賣、巡展、私洽、出版、展覽、文創衍生品等多個方面都在進行規劃。
同時,在新媒介融合的時代,拍賣中介必然成為廣闊的平臺,動員、整合多方資源。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平臺化和多元化。未來,我們將在業務上進一步多元發展,不斷擴展古代和當代更多內容,也將在古董、文玩、珠寶、古籍、影像、酒類等拍賣中為大家呈現更多更精彩的拍賣。
王雪濤《富貴吉祥八屏》142×45.5cm×8 北京榮寶2019秋拍 成交價2185萬元
當代書畫市場困境源于創作
《藝術市場》:自國內的藝術品市場興起以來,北京榮寶在當代書畫板塊一直是業界的風向標。如何看近幾年當代書畫市場的低迷,如何破除這一困局?
范存剛:當代書畫市場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容樂觀,但銷售環節的問題只是表面問題。市場繁榮的時候,未必是佳作頻出的時候;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創作者們更能清醒地認識到唯有潛心創作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多年來,與我們一同成長起來的,有非常優秀的、實力雄厚、獨具慧眼的藏家;而我們也一直希望把精品帶向市場。一方面是滿足藏家的收藏需求,一方面也是激發中國傳統藝術的活力、促進其長遠發展。但是,現在的困境是,很多作品沒有辦法滿足現在市場需求,在價格和質量上與市場需求的差距比較大。很多偉大的畫家往往具有詩、書、畫、印的全面修養,在人生追求和藝術境界上相當高遠;而在今天,有時急功近利,導致創作者在藝術素養和人文修養上很難全面發展,這就成為中國當代書畫乃至整個藝術生態發展的掣肘。
藝術價值是唯一的準則。英雄不問出處,學院派也好,像齊白石一樣出身的藝術家也好,藝術市場上的看門人和收藏家都在全心全意地渴望代表著這個時代的優秀畫家出現。所以我認為,市場的問題不是市場問題,歸根到底仍是創作的問題。好的作品,送到北京榮寶來,我有信心給它一個好的市場。
目前還是有很多畫家在讀書、臨帖、臨畫,深入鉆研傳統文化和藝術,不斷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所以他也在期待中國的藝術家未來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除提高創作水平之外,藝術家、拍賣行、畫廊也需要更真誠、更冷靜、更默契的互相配合和支持;而尊重市場的規律和買家的需求是當代書畫市場發展的基礎。
當今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藝術環境,整體的透明度越來越高,價格上和品質上皆是如此。而中國的藝術市場發展了這么長時間,畫家也好,買家也好,都已經過了盲目的階段。解決問題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誠相待、彼此尊重,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才能互惠互利,促進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繁榮穩定。
文|本《藝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