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由于疫情嚴重,以線下拍賣為主的拍賣業務也受到了嚴重影響。為全面了解疫情給拍賣行業帶來的影響,客觀評估疫情的沖擊,探討可采取的措施,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于2月10日向行業發出《關于開展拍賣企業疫情影響情況調研的通知》,截至2月17日共計收到問卷838份,以下為對調研反饋內容的整理。
●調研企業特征 ●
本次調研對象中,資產類、綜合類拍賣企業(按業務占比50%以上的類型來劃分)占比較大,達到81.74%,同時包括機動車(6.21%)、藝術品(3.46%)、網絡拍賣平臺(4.18%)、農產品(0.36%)等不同類型拍賣企業;調研企業注冊地涵蓋了除西藏、海南、新疆、貴州外的大陸各省、區、市。
圖1-1 企業主營業務種類
圖1-2 企業所在地
圖1-3 企業規模
圖1-4 企業員工規模
●疫情下企業復工情況 ●
本次調研中,47.86%受訪企業表示已經或將在20日前復工;21%計劃在2月21-29日期間復工;其余表示計劃在3月及以后復工。未復工的原因,主要是擔心疫情擴散(69.33%)以及地方政府要求(38.66%);部分企業還存在因員工無法按時返崗(18.14%)和企業防護準備不足(14.44%)而不能復工的情況。
圖2-1 拍賣企業計劃復工時間
圖2-2 企業不能復工的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拍賣企業復工意愿強烈,但有效復工不足,復工后實現有效運轉還需時日。開放性問題的回答也顯示,目前企業復工多為網上辦公或值班辦公,并未完全進入正常經營狀態。調研對象普遍估計,疫情基本結束后1-3個月企業經營才能基本恢復。
疫情對拍賣企業的影響和損失預估
(一)拍賣活動暫緩情況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以線下拍賣方式為主的拍賣行業受到較大影響。調研顯示,受疫情影響,60.26%的企業不同程度存在暫緩拍賣的情況。其中,目前被迫暫緩1-2場的企業為41.17%;暫緩3-5場的為14.68%;暫緩5場以上的為4.42%。同時,分類抽樣分析還顯示,機動車拍賣及電子商務類拍賣企業暫緩的拍賣場次普遍較多,一般為3-5場。
根據調研情況估計,受疫情影響,1月下旬以來全國范圍內被迫暫緩的拍賣活動不少于2000場。同時,影響正溢出至上下游相關行業。目前看,受疫情影響,2020年藝術品拍賣春拍季延遲1-2個月已成定局。這對正受困于增值稅開票政策的藝術品拍賣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對上下游的圖錄印刷、酒店、物流、會展等行業預計也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圖3-1 受疫情影響暫緩拍賣的場次分布情況
(二)疫情下的損失預估調研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拍賣企業損失明顯,經營預期普遍不樂觀。
受疫情影響,有41.05%的企業預估推遲復工的損失情況(占去年1季度營業收入的比重)在10-30%之間;9.55%預估損失在30-50%之間;9.19%認為損失在50%以上。三項合計達到59.79%。
造成損失的原因列舉最多的三項為員工成本(77.57%)、業務延遲增加成本(61.46%)、空置房租成本(58.11%)。
圖3-2 拍賣企業推遲開業的損失情況預估
圖3-3 造成損失的主要原因
調研還顯示,48.57%的企業預計疫情對上半年營收的影響(占去年同期比重)為10%-30%;27.45%的企業預計有30%-50%的影響;6.8%的企業認為在50%-80%之間;3.7%的企業認為影響超過80%。四項合計,受到負面影響的企業達86.52%。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從問卷抽樣看,同一企業經營者對上半年營收下降比例的判斷普遍大于1季度,說明企業經營者對疫情過后的業務恢復并不樂觀。
圖3-4 預計疫情對上半年營收的影響
(三)疫情下企業主要面臨的挑戰企業認為當前主要挑戰是營業收入減少(81.86%)、業務預期減少(68.5%)、運營成本高企(53.34%)、租金稅費壓力(43.68%)。
圖3-5 疫情導致企業主要面臨的挑戰
從以上調研反映的情況綜合,當前拍賣行業在這輪疫情中受到的沖擊主要體現在:(1)計劃中的拍賣會暫緩或取消,造成營收減少;(2)企業復工及實際運營狀況不理想造成業務“空窗”;(3)拍品征集、標的展示招商、異地業務等全面受限,影響節后業務推進和市場開拓(4)疫情防控成本、人員成本、租金稅費等對企業經營造成較大壓力。
疫情下拍賣企業的恢復情況預期
本次調研中,44.63%企業預計疫情解除1-3個月能恢復正常經營;預計1個月內能恢復正常經營的企業占39.02%,兩者合計,在3個月內預計能恢復正常經營的企業總共占比達到83.65%。
圖4-1 預計疫情解除后多久能恢復正常經營
針對疫情解除后的困難,企業經營者最擔心的是拍賣市場萎縮(占比71.72%)、客戶流失(占比14.68%)。
圖4-2 疫情解除后還會面臨哪些困難
從當前行業所處的大環境看,整個經濟社會的不確定性較大,企業的客戶經營、市場需求、經營資源都處于 “停滯到恢復”的狀態,各種管理、運營、服務、市場、人員、資金等問題層出不窮,多數企業經營管理重點不得不放在應對各種應急狀態,努力維系企業穩定生存和經營的平衡。因此,結合調研企業反饋的情況看,從疫情爆發起,拍賣企業的恢復期或將持續半年左右的時間。在這半年中,市場逐步恢復,企業營業收入會出現不同程度下滑,相對成本不斷上升,部分企業甚至會出現持續性虧損,現金流風險增加。
企業希望獲得的支持和幫助
調研顯示,針對疫情帶來的困難,企業最迫切希望獲得的政策支持是階段性減免稅收(70.53%)、提供崗位、水電、房租補貼(53.82%)、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用(50.95%),以及允許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開展現場拍賣(43.79%)。
圖5-1 拍賣企業希望獲得的政策支持
除了以上幾點,調研企業還反映:
(一)建議加強防疫物資供給,保障企業復工需要;
(二)建議監管部門簡化網絡拍賣在標的審核程序,調整標的現場展示、公告時間等方面的要求,以適應網絡拍賣“短平快”的特點,支持企業通過開展網絡拍賣活動對沖疫情管控的業務損失。
(三)建議將國有資產、公共資源業務納入公平競爭投標,切實擴大拍賣市場空間;
(四)建議加強對網絡拍賣主體資格的監管,保障市場公平競爭;
(五)希望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允許拍賣師主持,減少企業人員成本;
(六)建議政府鼓勵上下游行業正常經營,盡早實現業務正常化。
●企業采取的措施
為減少損失,72.79%的企業表示計劃“遠程辦公或盡量線上經營”,8.35%表示將考慮“降薪或裁員”,另有14.5%還沒有具體的措施。總的看來,采取網絡拍賣來對沖經營損失已是業界的普遍共識,而由此對線上拍賣活動帶來的推進及觀念上的改變則更值得重視。
圖6-1 打算如何減少損失
除此之外,接受調研的企業還采取了一些值得借鑒的措施,包括:
(一)企業疫情防控方面,制定針對性管理辦法。采取網上辦公,彈性上班、輪流工作制等工作方式,做好員工安撫工作,引導員工科學防控疫情,普及相關知識,堅持定期給單位公共設施場所消毒。
(二)在業務方面,采用電話、網絡方式聯絡客戶,根據委托人的要求調整工作方向,盡量采用網絡拍賣。調整工作安排,用好疫情期間的時間,對潛在項目先期擬訂計劃方案,實現疫情緩解后的無縫對接。積極參與項目投標活動,做好前期準備,努力拓展業務。
(三)在企業管理方面,加強企業開源節流,強化內功。提高員工素質,組織員工在網上學習拍賣專業知識,加強網絡培訓。
●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根據對開放性問題的整理,被調研企業負責人普遍認為當前及疫情解除后,拍賣行業需要馬上解決的問題包括:
(一)提振行業信心。提高企業凝聚力和從業人員的自信;
(二)加快網絡拍賣的發展。進一步提高網絡拍賣的應用率,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應用和拍賣無縫對接:
(三)加強客戶聯系。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防止客戶的流失。
(四)加快業務調整。努力開拓創新型業務,加快企業轉型升級。
(五)重視開源節流,降低企業固有的經營成本。
總結
綜合調研反映的情況,疫情影響,當前拍賣行業呈現如下特點:第一,企業復工意愿普遍比較強烈,但有效運營水平仍待提高;第二,受疫情影響暫緩拍賣場次不少于2000場,企業損失明顯;第三,市場預期信心不足,預計經營恢復至正常狀態需要半年左右時間。
面對突發疫情,協會認為,拍賣企業應做好持久準備,同時根據各地情況及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及時制定抗風險的經營對策。結合專家意見,有如下建議:
(一)確保資金鏈安全。在確保資金回收、科學有序規劃使用的基礎上,利用近期政府的支持政策,爭取金融信貸支持;用好社保、稅收和房租減免、緩交等方面的政策,減少企業當前現金支出。
(二)關注市場開拓。在應對市場風險的同時,重點關注市場變動帶來的資產處置機會,利用疫情期間做好前期籌劃和客戶溝通工作,找出突破口,快速進入。
(三)提高技術水平。積極開展網絡拍賣,對沖業務損失;創新用好新媒體技術手段,解決標的征集、現場看樣、業務營銷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四)增強企業凝聚力。大力宣傳企業積極參與抗擊疫情行動和有突出事跡的員工,加強員工共贏共享思維和對企業向心力與自豪感;練內功,儲備經營實力,加強技術與服務培訓,提升員工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
(五)降低成本。降低人力成本,重點優化員工崗位分配、優化業務流程,提高員工工作效率,降低人員成本;降低運營成本,包括房租、倉儲等固定成本及業務變動成本,盤活資源;降低管理成本,盡量減少對與經營收入無關的管理成本的支持,降低管理成本。
(六)降低法律風險。開展企業法律風險評估,重點梳理合同履約風險、勞動風險,制定法律風險對策。
致謝
調研過程中受訪者積極參與問卷,諸多行業同仁付諸心力,熱心推送問卷并提供寶貴建議,在此一并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