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3 日,首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排行榜和 2015 年度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中國、全球)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發布。本次活動由商務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指導,中國拍賣行業協會(下稱“中拍協”)主辦,中拍協藝委會、《中國拍賣》雜志社承辦,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北創會展支持。發布會上對 2015年度中國內地及全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數據進行了解讀;同時依據報告數據首次推出中國拍賣藝術品拍賣市場“青花獎”及相關年度排行榜,18 家拍賣企業首次獲得這一藝術品拍賣領域權威獎項。

中國內地創造 2015 年全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 63%的成交額此次發布系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第6次與商務、文化、文物三大部委聯合發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中國內地),也是第4次與artnet聯合發布“全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國際)。目前,這兩份報告已成為國內外研究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最權威的年度報告。
發布會上,中拍協藝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幼錚介紹, 2015年,中國內地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延續了調整趨勢,總成交額同比2014年收縮19%,下調至291.3億元人民幣,為2012年以來低點。實際上,過去十年來,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幾經起伏,其規模已經足以影響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格局;而Artnet亞洲區代表呂嘉禾在發布年報國際部分時表示,2015年,受中國內地市場收縮的影響,全球范圍內中國文物藝術品的拍賣成交總額降至463.1億元人民幣(含買方傭金),較上年減少9%,但總體來看,全球范圍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規模已接近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總額的三分之一,而中國內地創造成交額仍占全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成交額的62.9%。

報告顯示,“新常態”下,內地藝術品拍賣企業積極進行“縮量提質”的調整。同時,伴隨新藏家入場,以及市場中投機型買家的減少,內地市場拍品價位結構出現“兩極提升,中位下調”。其中,低端市場明顯放大,2015年,成交價格低于50萬元人民幣的拍品數量占比增長至96.6%,達到五年來最高水平。同時,超高端市場(成交價格在50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拍品數量則同比上年增加超過200%。

報告顯示,隨著市場結構的調整,困擾市場多年的拍品結算問題在2015年有所改善。年報國內部分顯示,截至2016年5月15日,2015年內成交的全部拍品共完成結算150.56億元,完成結算的比率(按成交價格計算)為58% ,較2014年增長4個百分點,達到5年來最高值。而成交價格超過一千萬元人民幣的拍品中,完成結算的比率(按成交價格計算)更從2014年的35%增長至2015年的52%,增長了17個百分點。 此外,2015年出現的5件(套)成交額在億元以上的拍品,截止2016年5月15日已全部完成結算。
發布會上首次推出包括“十大城市”和“十大拍品”等在內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排行榜。 根據截至2016年5月15日的結算數據,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南京、福州、深圳、成都、鄭州、天津成為2015年度中國內地文物藝術品拍賣十大城市。而以潘天壽《鷹石山花圖》為榜首的十大拍品則成為2015年度藝術市場的重要的年度標識。
此次發布會上還發布并頒發了首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青花獎”。根據2015年度藝術品拍賣年報數據,中拍協旗下《中國拍賣》雜志與中拍協藝委會依據企業發展、成交、交割、傭金、利潤、貢獻、專業、國際化等維度,設立了“綜合”、“專項”和“特別”三類大獎。共有18家拍賣企業獲得“青花”殊榮。(名單見文末)
此次由《中國拍賣》雜志社聯合中拍協藝委會發起“青花獎”,旨在鼓勵拍賣企業有質量、擅專業、能擔當、守誠信地發展。期待經過行業協會、藝術品拍賣業者和媒體的共同努力,這一獎項能夠成為引領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發展,在國內乃至全球均具有權威影響力的重要獎項。據悉,這一年度獎項今后將繼續依托年報數據進行評選和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