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金秋文物藝術品拍賣月”是“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重要活動之一,以宣傳北京拍賣、普及藝術品及拍賣知識、舉辦惠民文化消費拍賣為主。
第九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金秋文物藝術品拍賣月”北京博美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拾器》--文房雅器·秀盛堂甄選專場于9月14-15日預展,9月16-17日開拍,敬候廣大收藏愛好者參與!
展覽日期
9.15-9.16 10:00-20:20
預展及拍賣日期
9.16-9.17
16日10:00開始限時拍出價
17日19:30同步競價逐件截拍
拍 品 預 展
Lot 007 清中期 鄭板橋 楠木刻詩文對匾
高:130cm 估價:50,000-80,000
鐫文:世道不同話到口邊留半句,人心難測事當行處再三思。
題識:壬申秋日書于景柳堂,板橋道人鄭燮。
鐫?。洪蠙燔帲ㄖ欤?、燮何力之有焉(白)、板橋(朱)
自古以來,“以匾研史,可當佐證;以匾研詩,可得詩眼;以匾學書,可行筆髓”(林聲《中國匾文化初探》)。匾額文化是集中國古代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筑園林等多種文化藝術于一身的重要文化產物,承載著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特點,具有補史正史的特殊意義。
此對文房匾額規格適中,書寫精絕,極具典雅的文人意味。以楠木為載體,書取“板橋體”,文取膾炙人口的處世格言,陰刻填彩作字。后落鄭板橋題識及鐫印。
眾所周知,匾額表現書法難在筆意,觀此對作品,書寫美感極佳,楷隸結合,起筆收筆輕靈含蓄,不張揚力度,布局錯落,不刻意求氣勢,但氣韻尤盛,神采秀勁。
鄭板橋(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板橋居士、板橋道人、板橋老人等,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一歲至六十歲任山東范縣、濰縣知事。工善詩、詞、曲及書札散文,以詩、書、畫“三絕”著稱于世。書法以隸篆參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其“亂石鋪街”體。寫意蘭竹,水墨淋漓,趣在法外。
Lot 008 清 漳州窯回紋索耳爐
口徑:12cm 高:13cm 估價:10,000-20,000
款識:“文璧”印章款
漳州窯是福建閩南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被譽為中國古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與馳名中外的德化窯一樣,善制各類佛造像及文房器具,最為典型的一件作品,當屬博美拍賣2016年7月16日,《集珍——宮廷珍玩》專場釋出的一件“明洪武·漳窯觀音立像”,編號0631,可做賞鑒。
此件香爐亦為漳窯制品,口部開闊,爐火極盛,圓唇束頸,口沿勢起拱式橋耳,作索絳狀,交錯緊鎖,頸部連續的回紋一周,腹部扁鼓,線條圓弧流暢,腹下三乳足自然胥出,高矮合度,其勢外傾,鼎足而立。底部微弧近平,中央鈐“文璧”楷書橢圓印。通體內外滿施釉,三足尖露胎,釉層肥潤,釉質明澈晶亮,瑩潤如玉,釉面滿布冰裂狀開片,形成縱橫交錯、妙如天成的淺細片紋,有天然謝雕飾之感。
舊配木質鏤空花卉紋爐蓋及如意云紋爐座。
Lot 010 清中期 竹雕英雄斗智筆筒
高:18cm 估價:10,000-20,000
此筆筒取竹之近根部一段,經施藝者匠心巧思,精心布局雕刻,再鑲以紅木底托而成。
外壁以近乎于圓雕的高浮雕技法為主,陰刻、透雕、淺浮雕兼施并至。借筒壁自然之形為巨巖,一株古松自口沿處猶如破壁而出,枝干粗壯,向右下方伸展分叉,枝繁葉茂。樹干之下,雙熊相倚,體態健碩,望向上方雙鷹,鷹、熊相斗的場景表現到位。
旁側巧留竹根須截面,以狀青草茵茵;筆筒內壁處理亦頗可稱道,不似常見的掏挖磨光,而作層層階梯狀,巧妙的避免了竹材易損開裂的弊端,可鑒匠心。
此筆筒為典型的清早至中期風格竹雕作品,與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前—中期?雕竹梅花綬帶”,極為相似,應出自一人之手,見《匠心與仙工?明清雕刻展—竹木果殼篇》,國立故宮博物院,2009年,頁77-78,編號16.
臺北翦淞閣黃玄龍先生所藏“清?喜鵲登梅竹山子”,所雕雙鵲亦與本品如出一轍,曾于中國嘉德2012年5月12日釋出,成交價RMB1,150,00,編號2576.
整器包漿潤澤,栗色皮殼熟舊可人,雕刻手法老練,造型鮮活寫實而又夸張,生動傳神的刻畫了“英雄斗智”瞬間的動態,極見制者之功力,是一件極為生動、巧妙的竹器佳作,實可寶藏。
參閱:
1.《中國竹木牙角器全集1?竹刻器》,文物出版社,2009年,頁127,圖149。
2.《匠心與仙工?明清雕刻展—竹木果殼篇》,國立故宮博物院,2009年,頁77-78,編號16。
3.中國嘉德,2012年5月12日,編號2576,成交價RMB1,150,00。
翦淞閣舊藏 竹雕喜鵲登梅竹山子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竹雕作品
Lot 012 清早期 黃花梨鑲銅鼓式爐
口徑:17cm 高:15cm 估價:50,000-80,000
本品與馬庫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所著《士林典藏—稀見木作小文房》中的一件“17世紀晚期?黃花梨鼓式香爐”造型、尺寸、工藝均相同,頁144,可做參照。
此爐以黃花梨木料整挖而成,包漿均凈,色澤熟栗微紅,木之紋理華美悅目。平口短頸,弧壁下收,線條柔和,腹部上下鑲銅質鼓釘,顆顆飽滿,以效鼓之樣式。腹下出凸唇,底承圈足較深,足墻減地雕“T”字紋一周。
明末清初香爐傳世品,多以紅銅為材而制,如此件拍品木雕手爐,極為鮮見。整器無繁縟紋飾以顯耀,而專肖意象,僅以唯美的線條及皮殼的紅潤光素取勝,且材質名貴、品相保存尚好,實屬難得。
參閱:
《士林典藏—稀見木作小文房》,馬科斯?弗拉克斯著,文物出版社、佳作書局,2017年,頁266、267。
馬庫斯?弗拉克斯藏 17世紀晚期?黃花梨鼓式香爐
Lot 013 清 白玉留皮壽山福海山子擺件
長:13cm 含座 高:11.5cm 重:288g 估價:50,000-80,000
拍品以白玉制作,材質溫和,經長久陳設,包漿瑩潤,色澤含蓄,局部略帶皮色,天然成趣。以鏤空之法作山石磊疊之狀,形制簡約,褶皺曲折,峰巒富于變化,斷面利落,孔洞互貫,大開大合,天然成趣,于嶙峋中流露方正大氣之感,其間靈芝叢生,蝙蝠翻飛,靈動而富有生機,表達了仙福永享,壽與天齊的美好愿望。
整器刀法老辣爽利,似刀劈斧鑿般鋒芒畢露,暢汗淋漓,以求形似石之質感,頗具匠心,且寓意祥瑞,在清代玉雕山子中無疑是較為突出的一件。
清代宮廷置器,文玩陳設極為講究,美器必配美座,此品山子原配紫檀木座,尤為難得。精雕細琢,紋飾取松之君子高潔之意,可得板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意境。
Lot 015 清中期 文禪 竹刻楷書詩文書卷式筆筒
高:12.3cm 估價:30,000-40,000
鐫文:管城事業在揮毫,萬卷難舒計日勞。豈為毛錐留脫穎,更存勁節表清操。
題識:文禪題。
拍品呈天然書卷式,截面呈左大右小的“凹”字形,通體無繁縟的雕飾,清雅意趣自然流露,以竹本身的紋理和色澤取勝。其絲紋細密,滿布器身,包漿瑩潤古樸,入手圓潤,磨工極佳,美不勝收。正面楷書鐫文七言詩一首,并落款“文禪題”。
有清一代,文人崇尚天然之趣,喜以自然形象制作文房器,于簡約中彰顯雅興,并蔚為一時之風尚。此件作品曲線流轉順暢,隨形而就,極富藝術內涵,深為文人青睞,是清代中期特有的風格之作,可隨手把玩,亦可幾案陳設,不為多見,殊可寶藏。
Lot 017 清 紅木嵌云石大插屏
寬:67cm 高:67cm 估價:100,000-120,000
云石以其自然獨特的肌理紋樣,文人將山水畫的峰巒妙跡寄托于情思,追求一種心靈與大自然完美契合的最高追求層次。
清道光年間的云貴總督阮元在《石畫記》中贊嘆:“其石色備五彩,氣若云水,較吳裝畫法,更渾脫天成,非筆墨所能,乃造化所成也。”
此屏形制碩大,為同類云石插屏中尺寸之大者,格調端莊樸拙。紅木質地,嵌云石屏心,紋理色彩豐富多變,青黑、淺灰、牙黃、月白數色交相輝映,但見煙靄繚繞,峰林疊嶂,氣勢磅礴,又如青山出岫,煙云繚繞,意境幽遠,仿似一幅水墨寒山圖,不禁讓人感嘆大自然也具有鬼斧神工之妙,為陳設、清賞俱佳的上品。
參閱:
中國嘉德2018年6月18日,編號4541,成交價RMB 287,500.
中國嘉德2018年6月拍品 成交價RMB 287,500
Lot 022 清早期 楠木嵌端石雕群仙慶壽紋插屏
寬:39cm 高:42cm 估價:50,000-80,000
此件作品以楠木攢框,屏心鑲端石精雕而成,石質細潤而堅。工匠巧心布局,一面雕古松嵯峨,巖巒逶迤,祥云繚繞,八仙各執法器,腳踩祥云,遠處壽星駕鶴而來,顯然是畫面的主角,人物神態動態寫實精道,畫面布局遠近層次分明,宛如一幅立體的水墨畫卷,是為《八仙祝壽圖》。
另一面巨巖重疊,峭壁生涯,蒼松古天,圓月初生,波濤茫茫,悠悠蕩闊,讓人神思遐往。畫面正中,仙島巍然,島上觀音自在坐姿,身著天衣,帛帶飄然,側身扭頭,望向身前魚藍內肥碩的鯉魚,天際韋陀菩薩踏云而至,雙臂托杵,合掌禮拜。
整器古樸端莊,包漿瑩潤,石質佳美,琢工精制,石紋絢麗富于變化,頗具裝飾意義。楠木為木中良材,端石為石中上品,如此組合,堪稱木石姻緣,是為收藏佳品。
Lot 023 清中期 竹雕仕女圖香筒
高:20cm 估價:40,000-50,000
香筒是古代置于室內,用以熏香使用的一種特殊香具,一般是直接將特制的香料或是香花放入香筒內,香氣便從筒壁、筒蓋的氣孔中溢出,是文人雅士、富貴之家必備的家居用品。由于香筒的制作考究,工藝精湛,又是一種清雅的室內陳設品。
此件香筒截取盈彩圓潤的竹材所制,久經歲月藏用,通體已呈古樸的棗紅色澤,令人觀之賞心悅目。上下鑲紅木作扣、座,外壁施深浮雕兼透雕法,刻露精深,畫面中仕女身姿優雅,手持瑞物,拂袖而立,衣群曳地,豐肌美姿有不勝綺羅之態,閑適淡然,周圍流云彌漫,烘托出恬靜清雅氣氛。
整器造型雋秀,刀法流暢,精工巧做,平刀、圓刀融合互見,形成虛實、疏密、剛柔豐富畫面,主題明確,形象真切地表現出古代大家閨秀嫻雅穩重的風范,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Lot 026 清早期 剔犀如意云頭紋筆筒
口徑:10.5cm 高:14cm 估價:100,000-110,000
傳世的清早期的雕漆筆筒,以剔紅、剔彩者為多,采用剔犀工藝制作、且如此精美制品,極為鮮見,西泠印社拍賣曾于2017年春拍,釋出一件工藝、紋飾相同,造型、尺寸相類的剔犀筆筒,可茲對比賞鑒。
筆筒圓口平滑,直壁筒身,平底,口底相若。底托、內壁髹光潤的黑漆,外壁以剔犀工藝裝飾,口沿飾連續的回紋一周,腹部以“心”形如意云頭紋,正反相間,縱橫滿鋪,立體簡雅,線條流轉舒暢。刀口斷面可見朱、黃、黑三色漆交替排列,絲絲密密,極為喜人,髹漆多達百道。全器雕刻用刀深峻,線條流轉自然,呈現出飽滿柔美之氣,氣度可嘉,為同時期的剔犀雋品。
參閱:
西泠拍賣,2017年7月15日,編號1697,“清早期·剔犀云紋筆筒”成交價RMB161,000 .
西泠拍賣2017年7月拍品 清早期·剔犀云紋筆筒 成交價RMB 161,000
Lot 027 明晚期 黃花梨大狀元箱
40x24x19.5cm 估價:70,000-90,000
此件大狀元箱以黃花梨制成,深紅色原皮殼,色賽蒸栗,作作生芒,紋理清晰美觀,橫者若流水,曲者似行云,頗富觀賞性,令人賞心悅目。
通體以榫卯結構攢板,周身光素,只在蓋口和箱口起兩道皮條線;箱體的銅飾件安裝極為考究,平鑲做法,即將黃花梨木剔去與銅飾件相同的厚度,裝入銅飾件后,表面平整如一,使得箱一周的皮條線一氣貫通,未被阻斷,這種細致入微的細節頗耗工時,既有防固作用,又增加裝飾性,可見使用者要求之高和匠人用心之妙。蓋頂四角鑲云頭飾件,正面為圓形面葉及如意形拍子,兩側面安提環。
此箱看似簡練,其實處處用心,細節豐富又有精妙變化,是用心制作的一件文房用具,銅飾件與黃花梨木渾然一體,相得益彰。為收納冊頁、卷軸、古董細軟之用,也是取“狀元及第”之意。
參閱: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圖版卷戊15,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第170頁。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234頁。
更多精品點擊下方鏈接進入專場